Translate

Tuesday, May 29, 2007

李雅轩太极拳论之练法之三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 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挚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 练太极挚,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挚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 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人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

不相信这句话 ,那就练不好拳了。 (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应在藏神养气上用功,不宜专在肉体上苦求,如崔某之拳,专在柔劲上苦下功夫,发劲上死找,这证明他不是高手,李某某是崔的老师,这证明李崔皆不是好手也。

(六) 有人练太极拳如其它门拳一样,弄些着法招法,想些用法,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练太极拳的,胸中是混然一气的,是无所为的,是泰然的,不能专想某一手一势的作用。如一想每手每势的作用,那就用意不均匀了,那拳意也就始终不会上手了,不会发现了,拳意不上手,灵感没有,将来在用的时候,就不能听劲,听不了劲,也就取不了胜。 (六五年八月九日悟)



( 七) 按我今日之练法,是松净的运动,心想内部,心里才感觉有些 意思,如往日练功,多在表面上用功,未往内心里去体会,那是不对的o

(八)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九) 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沈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o

(十) 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还要有弹力。

(十一) 杨师打串,推手练功的一切神气动态细微的味道,要平时多多 的想想,多多的悟会,功夫就会大大进步。 (六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十二) 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o (六六年七月二十六 日)

(十三) 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两臂如在掉下来一样沈甸甸重砣砣的一 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势来。

在练时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舒舒畅畅的去用功,如长江大

河之水滔滔的不绝之势,如不如此 ,练不出好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四) 最上乘的练法,是练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的 练筋骨肌肉为主也o



(十五) 如发劲不入内,这是未放松的关系。如在对手时拳不管用,这是动作无变化的关系。

(十六) 在练功时,要时常想当先老先生是如何一个练拳的神气,今多久不想这些事,所以练拳不进步。

杨师练拳时,其全身及两臂是如何松沈的样子 ,要时常多想想。他是如何的又稳又静又松又沈,又软又弹,又灵动的样子,要时常多想o

(十七) 在老先生与人推手时,对方感觉寻 ” 常恐惧,时时有惊心动魄之感 ,这是如何一回事,要时常想想,如此功夫久了,就会大进步的。(六五年五月十八日晚)

(十八) 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沈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九) 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软,再有松沈,再有灵巧再有轻妙,这才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

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灵感,一步一步的把灵感充实起来 ,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草不粘的地步。

(二十) 太极挚的功夫,还不能死死的在沈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沈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二十一) 练柔是初步的功夫,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的功夫。

(二十二) 如是再深进一步的练法,是找紧要,不宜在大伸大展找了,因为紧凑才能含蓄,才有收藏,才长内劲。松是紧凑的松,不是以放大、放长、放伸、放远叫松,切记。

(二十三) 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沈在丹田,如能丹田沈下劲去,人的气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沈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练到气沈丹田这一步。

(二十四) 无论如何说,练拳的功夫是在松软沉重,舒适大方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练法上下功夫才行。

(二十五) 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

(二十六) 练功以松沈软弹为对,每练时要细细的思悟这个味道。



  李某某的练法,我认为沉着有余而软弹不够 ,他是柔而不灵的功夫。以这种功夫练出来的手,只可对付初步或中乘的功夫人,而不是以对付高手上乘功夫的人,因为上乘功夫的人,其动作是用神,用神的动作才来的快,才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灵机的动作,是用神意修练出来的,如只是用气用柔,就练不出轻快灵机的功夫来。

(二十七)在练功时,全身各部如松的均匀舒适了 ,便会感到掌心指肚之间发泡发胀,泡松松、胀鼓鼓的感觉,灵觉无比,清醒无比。如此天天用功 ,把这种灵感清醒充实起来,以后在推手打手之中,它这种灵感就会发挥极好极妙的作用。

(二十八)当然老论上所说的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练太极拳功夫的至理名言 ,不过要参加上每练功细细的体会掌心指肚之间的这种松泡泡 ,胀鼓鼓的灵感味道,其功夫的进步当更迅速些。

以上这些道理 ,是要静下心来练功,才体会得到,如粗心浮气的着手是体会不到的。

(二十九)练太极拳其最重要的 ,是要稳静在静极默笃之后,才能体会到很多的道理,如粗心浮气,多动妄动,那就错了,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

太极拳是内功,什么是内 ?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性灵才是内,人稳静着练拳,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性能,如忙练,快练多动妄动是不能培养人的性灵的。人的性灵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

(三十) 练挚要空空的摸。空空的摸,才容易捉着拳意,万不可在手法上去找,盖太极拳是个虚无的,是灵通的,是个玄妙的,须空

空的去找 ,不可以手法去找也。

其妙处全在虚无 ,如用实质手法去找,必致愈找离太极拳愈远也。

有形的功夫不是高手,无形无踪的功夫才是上乘。 (六四年六月四日星期四悟 )

(三十一)虚灵顶劲往上担 ,松沈稳固座下盘,脚下沈稳,是以气沈于丹田,注力于两脚两腿,达于地下,如地下有电吸着于两脚两腿,使脚腿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也。就在练拳的时候,头脑里思想中也要常想着这个问题,使头脑神意虚灵上顶于空中,与空中电子分子合为一体,使脚腿注于下层,透于地宫,同地球黏成一体,如这样子才能叫整个的一身体在宇宙之间。

  总之 ,是气意要往下沈,神意要往上顶,一身完整,这才是练太极拳的味道。又须有含藏,有收敛,不能用明劲,不能太敞大放散,此太极拳之所以很难也。

(三十二)杨澄甫先师每练拳推手时是个什么样子,要时常想想进步才快 ,每练时,稳静方面是如何,沉着方面是如何,丢松方面是如何 ,是如何的沈甸甸的,是如何软弹弹的,掌心是如何的松泡泡的,指肚方面是如何的鼓胀的 ,是如何神意顾到全身,是如何的灵机含藏,杨师在推手时,其气势是如何虚无的,如何巧妙的,如何有灵机的。在找劲方面,他虽是轻轻的一摸,我就感觉抵抗不行,不抵抗不行,使大劲不行,使小劲不行,动不行,不动也不行,如这点奥妙究竟是如何有的,我平时要多用脑筋思悟思悟,在攻击人时,令人不能躲掉,其冷快绝伦处,人如放电样崩出,令人惊心动魄,以上这种精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后要时常想想。修练功夫,最要紧是在静上多多用功。如能作到静极默笃的时候,好象是头脑中有一种灵感,这种灵气好象是要出离躯壳,起于空中,与宇宙万物合体,未来未见之事,若有所知,恍然若明,如这种情形,不知是什么道理,是人的灵机充实了之后,自然而产生的吗?是以已往情形事迹而推断出来的吗?不得而知,我说不出它的所以然:然而,我既有这种感觉,今也大瞻的写下来,以便将来证明其是对还是不对。每练功意念要想到腹下丹田的部位,意思要使灵机出现在手上o

( 三十五 ) 立志要把太极拳练好 , 不能以现在的成就为满足,一定要练出神妙的粘粘手法来,如只是一般的功夫,那就称不起什么专家。要有一与对方接触就使其跑不了 , 在几跟几随之中 , 内劲一鼓 , 则透进彼身,使其外面不见什么情形,而内里已熟烂矣。要想达到如此境界的就必须天天思想老师当先练功的情形。

(三十六)太极拳稳静松软着练功,可以练成五种功夫。

1. 稳静松软着练拳,可以长灵机,练到蚊虫不能落,寸草不能粘。

2. 松软着练拳,可以练成一身柔软,百折若无骨,无论对方如何来,我都能毫不抵抗的随机应变的给走化过去,干干净净地将其化掉,绝不拖泥带。

3. 松着劲练挚,可以使脚下松沈稳固,腰腿上有弹性的力量,无论对方用多大的劲冲来,我可以柔动之力给其化掉,我的两脚是有根的,绝不会被冲动。

4. 松软着练拳,可以有丹田的沉着之劲,可以无论在任何形势之下,我的气意始终是沉着的,绝不会使气意浮起。

5. 松沉着劲练功,可以使胆力充实,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我的心胆是坚强有力的,无论对方多么凶恶,我总有办法将其降伏的。我有沉着之心劲,有冷狠快准,入里透内之心劲,一定可以将其打服,将其摧毁。

(三十七)如真的沈下心气练功夫 ,其身势就特殊的庄严伟大,其五官面目就显见一种非常庄严的气派,正大的神气,有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威势,此所以自古以来,练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侠义之风也。假如说功夫到了上乘是讲究轻灵虚妙,如沉着劲稳重去练功,这不是矛盾吗 ?不,因为轻灵虚妙的功夫,是稳重沉着的功夫,中出来的自然轻灵虚妙,而不是初练时就找轻灵虚妙的。如是沉着稳重的功夫尚未练到成功就找轻灵,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轻灵了。

(三十八)老论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

(三十九)练太极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静坐一下以养虚灵,是最好的,在练功时,一定要摒除杂念 ,松腰坐胯,沈气顶头,塌肩垂肘,动以腰带领,这虽是初步的规矩,然无论功夫进步到如何阶段,也是要刻刻注意的。

(四十) 太极拳修练歌:心要清 慧要澄 良知良能藏胸中 身心悟觉如明镜 体察事物有智明 神清骨爽无限美 修身致用妙无世人不知其中乐 道在有为无为中。

(四十一)每练功,一手一势要作到好处,要作到优美,这样子就进步快,如偷工减料的练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练到优美,别人看见也感觉一身舒适 ,精神愉快可爱,否则看的人也感觉不舒服,感觉讨厌。

(四十二)初学时 ,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否则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气受拘束,久之面黄肌瘦。

在初学时,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 ,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俟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

呼吸配上了动作是一个甚多情形呢 ?在姿势的放大开展伸长时,是呼出气的时候,在姿势的收回缩小时,是气吸入的时候。

说沉气,不是用压制的办法,将气压到丹田去,而是将身势放松,使气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于丹田,盖腹部全身的发力源动处 ,所有各种的发动全赖于腹部的气的鼓荡,如腹部丹田的源动力不鼓动,身上便无力量发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则,一身动作不灵。

总之 ,将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发布于全身各部,不过以丹田为主宰也。

Sunday, May 27, 2007

李雅轩太极拳精解二

练太极拳应以澄心定性为主要功夫,但澄定之功夫,须在稳静上着以俟静极默笃之后,才能澄得下来,定得下来,良知始现,而后随良知之觉察悟之。此觉察才是准确之觉察。

其所以澄,所以定者,是想恢复心想思想,身无作为,无为之身心也。无为之后,心性始能光明,光明之后,自然之中发出来的知觉,便是儒家所谓良知。良知是在静极默笃之后发现,非在穷思极想之中得来。心硬想等于壁上无门,出入硬要碰壁而过,又如荆棘坎坷之地本无路可走,而硬要通过。如此练法,必致太极拳功夫愈远,学者不可不知。

养虚灵,生智慧,以悟拳道;用于防身,则能自卫御侮;用于处事,则是非分明;用于养身,则延年益寿。

功夫不外神、气、体三者之修练,然以练神为主,练气次之,练体为初步。所谓神者,周身虚灵之气势,莫测之动作,轻快变化之谓也。非咬牙瞪眼,努力使气之说。所谓气者,呼吸沉着之气,非青筋暴露,鼓包起块,强行呼吸之谓。所谓体者,稳静安舒,动作轻灵之谓。非打桩,打沙包,排打周身,以及碰胳膊,撮手指,捶肚皮一般麻木神经之谓。

练神者,不离气,不离体,不过以神为主。练气者,亦有神,亦有体,不过神的成分较少。练体者,亦有气,不过不知神之妙用耳。

如练时拳意不上手,是身势不松,上下不随,内外不合,呼吸不舒故耳。一心想松,久之身势自能松,动以心气为主,四肢跟随自然劲整,呼吸纯任自然,内外自能合一,而后拳意自能上手。默识揣摩,可达随心所欲境界,一切总在稳静上找,如粗心浮气,杂念繁兴,必致愈练愈离挚意愈远,一生也不能上手。

有恒心,有天才,有真传三者俱备,尚须勤修武德,尊师重道,三二年可成。但在将成未成之际,如离师太早,毛病最易发现,而自己并不知觉。避免之法,常常体会身心之合,静静思悟老师以前所说的道理,老师练拳时的气势,慢慢形容之,则毛病不致太深,否则一变无边,如脱缰之马,不可收拾矣。

毛病有明者,有暗者,明者易改,暗者难除。手足高低不称,方向不正,腰胯不端,脊背不舒,为之明病易改。心意思想不对,动作神气不随,身心内外不配,为之暗病。此病若藏若露,摸不着,拿不着,曰里说不出,故不好除。患内病者,无论如何苦修苦练,其功架气势总感美中不足,此皆由于不本师命用功,个人东想西想而来,以致走人歧途,学者不可不慎。每见用功多年内劲不生,应付不灵,临事手忙脚乱,呆眉瞪眼,慌慌张张,胡顶乱撞,瞎拨乱扯,皆此病也。

动须趁着呼吸,以呼吸来促使开合,所以谓之以气运身也。每动须挂串意,如一势之出,须以意思送到,如一势之回,亦须以意思收回,如练刀,枪、剑亦须如此。不可丢掉意思,而四肢自动。内功之动作,是以心使身,身使手之动作。凡脚手之动,系发源于心,由内达外者也,故曰内功。如功夫高深之后,只要意思一动,其劲无不到达,但无真传者不能也。

外功注意着术上之操作,是外面之动作,是走外盘,形迹太大,虽表面快而实际未必快。内功讲究懂劲上之感悟,懂劲是内里之觉察,是走内盘,形迹似慢而实际未必慢,且能临事时,若须要劲之大小,时间之早迟,来去之快慢,攻守之部位,所去之方向等等均有估计。此估计即是听劲之功夫,皆由平素松软沉静,缓慢练功之中得来的。

拳术是个人徒手战术,心脑为司令,胸腰如大本营,肩胯如师旅,腿臂如团营,手足为连排,皮肤如哨兵,神经如电话,一但与敌人接触,神经立可传达消息于心脑,由心脑因事制宜指挥身腰,领动四肢手脚,予以适当之应付。苟无神经之传达,无以知对方之来去,则一切无从措手足,虽有天大之力量,用之不当亦必败也。手足以保护身心,非有适当之动作不济事。腰脊为使用手脚之枢纽,苟无巧妙之转运不为功。心脑是全身之发令官,非有极其清醒之灵觉,难以指挥适宜也。在争斗之际,当快则速,当缓则慢,不可稍有差错,进退左右不可稍有早迟,否则必致全盘失败,神经之清醒重要可想而知。故太极之功夫,首要在静心定性,以养神经清醒也。他家不察,一味在肌肉坚硬上操作,将人身最宝贵之神经损伤,殊为可惜。



 练坚硬肌肉功者 ,其理想有以下两点:一在攻打时,无论进退皆非快不能济事,然苟无灵觉之感应,快不得其时,徒增忙乱,有何益处;二在打人时,寻 ” 硬不能打得人疼 ,在挨打时,非硬不能承得着,然攻非其时,不能生效用,妄费气力必致捕风捉影。如防非其时,反以隙示人,为害更大,硬有何为!又对方打来,必在迅雷不及掩耳,陡然之间我之硬力尚未运到,如何能承得着,况对方如奔我之要害而来,又焉能运劲以承之。

 太极拳是有形无形的功夫,虽有形式在如对方来犯,身势含蓄,即为百无所有,令其捕风捉影,无用武之地。如认为他是虚来,却会陡然而到,迅雷不及掩耳,使其惊心动魄,不可抵御。太极拳是机变难测的功夫,如认为他不来,而神经一动会早巳打上;如认为他必来,他会无形化解如百无所有,所谓忽隐忽现者也,

 练架子以养心气,推手以学听劲,散手以练手眼身法步,比拳是练心胆精气神。

 练功时是沉气,但不可勉强去沉,要用真元之意,在呼吸之间顺其自然引之,虚而若实,实而若虚,有而若无。

放松软以长虚灵之气,智慧自生,正身心以立根本之源,庄严自有。如身心不正,必有轻薄之态,定遭人轻慢侮辱之。“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是练功夫最重要的规则。虚灵为功夫第一要诀,认清此理,如天分高者,一二年可通;如愚笨者,一生难成,岂仅俗语所云“太极十年不出门”而已。盖成就之深浅,全在个人用功,天份如何,不可一概而论。

 功夫宜在清晨或静夜无人之际修练,不可专在人前显能卖弄,否则难于进步。

 行功歌曰:大道不离方寸地,非存心兮非有意 ,更非胸中运精气,居心养纯然,百体自相依,不着意兮不着心,无心之中是真心,无心之中无有形,虚无养成真虚无,宇宙混一体,皆从自然生。

 拳术一道,派别虽多,然皆不外乎练硬,练快,努力使劲,鼓气提神,讲狠毒,讲厉害而已,但快硬者,心性难静;努力鼓气者,呼吸不舒;

Saturday, May 26, 2007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1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按人身体,本有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锻炼身体,以培养这种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缠绕,将这些自然健康功能给摧毁了,所以不能人人身体健康,今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脑筋来,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的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必须动静参半,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而后可。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
   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明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即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乙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击上所需要的柔软,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软。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是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手势之外面,所乙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澄甫先师每作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能在极短之时,将全身之力量集中而发,能起在突然之间,迅雷不及掩耳,令人不可抵御,亦无从抵御故耳。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者,正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如练时太快,非但不能蓄神养气,即内外各部之配合亦必难作到恰到好处,故发劲不充实,气势亦不惊人。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之条件。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太 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它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

“ 刚柔相济 ” 并不是说他不对,而是要看他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可以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子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将身体松不纯粹了。如这样又刚又柔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日子久了,会将身体练成为一种僵肉力,在筋骨肌肉之间也起了一种僵肉的 ” 胚胎 ” ,有了这种 “ 胚胎 ” ,就一辈子去不掉了。有了这种情形,他的神经感应也必然非常迟钝。练大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灵机是出于神经,神经的灵敏是人身上之至宝,所以太极拳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

   练拳应本王宗岳拳论用功,又要本着我教你们的情形去思悟,就不会走错了路,如心下时常思想些他们的功夫,违背太极拳的原理,那与功夫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要联络些有真太极拳功夫的人为友,互相切磋,对提高功夫很有益处,否则是不会进步的。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 “ 神拳 ” ,意义有二:其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其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其二是大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时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早先,杨禄禅称神拳 “ 杨无敌 ” ,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练太极拳亦如学习马列主义差不多,要时时刻刻保持它的纯洁性,如不注意就会变成太极拳的修正主义,此不可不慎也

极门中拳、刀;枪、剑皆有,可以健身,亦可以有技击上的作用,将太极拳的东西练好就不容易了,如再兼练他门的功夫,难免艺多了不精。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一要有真功的太极拳老师传授,又要舍得下苦功学习,尤须是要有聪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拳论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有练太极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须专门研究太极拳的道理,如兼练些杂门的东西那就练不好了。

“ 揣思摩像 ” ,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杨老师打拳推手的神气,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对的。对太极拳的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入,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分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如专用筋骨肌肉有形之体做动作,那就恐怕忽略了神、意与气势在练拳上的作用,只是一个肉体在涌动,那有什么味道之可言呢?关于这点要注意,切切。

   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箱,脚腿如火车箱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地铁轮,如这样我以为才对;功夫之锻炼因个人之身心性格不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样。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

    摘自陈龙骧先生<杨式太极拳精论>

Friday, May 25, 2007

李雅轩论名家发劲

近代太极拳名家发劲的神态


  1 。班侯发劲时是怒容。
  2 。健侯发劲时是笑容可掬的乐相。
  3 。少侯发劲时是诡诈的脸容。
  4 。杨老师发劲时是像怒的样子。

  5 。李香远发劲时是笑嘻嘻的样子。
  6 。崔立志发劲时是悉相。
  7 。李雅轩发劲时算是近于怒相。

  太极拳发劲时,各有不同的表情,如喜、怒、哀、乐。这是有功夫、找着劲的表现,如无这些表现,是功夫还未上手。
1 。禄禅发劲,是虚无所有的打法,被子打者挨上后,还不知是如何挨的打,算得上神妙致极。
2 。班侯发劲,如晴空之霹雷,啪的一声,已把人摔出丈外,很多人已被打坏了。
3 。健侯之发劲,是以轻妙之手法摸之,手法虽轻,可以使其跑不了,而后如放箭一样,将人射出,真可称 为神沾圣手了。
4 。少侯之发劲,是松灵致极,冷快无比,他鬼鬼崇崇的令人不好琢磨,不好防备,人已被他打痛了。
5 。杨老师之发劲,是冷打丹田劲,临发时心中若有所思,在劲去时,如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瞪眼之际, 其人头早已落地一样,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出去。这是弹出去的,射出去的,真所谓发劲如放箭也。这种发劲,我感到比放箭还快,如触电一样崩出,真称得上是内家拳神勇也。
6 。武汇川专打一点柔弹劲,不愧是杨家的弟子。他的学生名张玉者,发劲也还可以,发长劲的松弹力还不 错。
7 。崔毅士(立志)会发劲沉劲,发时先吸一口气,然后以松弹之劲打去,此劲可以把人打出声,此谓以气打气之功夫
8 。董英杰力大胆大,敢打敢上,这是他的长处。他善揉措劲,可以将人揉得东倒西歪而后倒也。
9 。李香远(宝玉)一辈子的苦功,身势的曲折柔软够,尤其是他的发劲比任何人都充实。其是他的以劲比任何人都充实。其劲能入里透内,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我认为在机变奥妙方面还不足,如此更可知太极拳之难也。很难出现一位完全的好手,实在不易,故一百多年来,只出了杨禄祥先生一人,其次班侯、健侯及澄甫老师也。
10 。田光麟的如断下来样的软打功夫也好。
11 。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之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出的打法,人虽小,有功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
12 。我本人是更不行,虽在机变虚无奥妙,冷打、丹田劲各方面都有点,因跟随澄甫先师十余年之久,我的长处是用机变难测手,打冷快闪电劲,不喜欢与人沾沾粘粘的鼓涌,但可惜早年未善用功,本身本资也不够,以至成就不深,诚可惜也。

  李雅轩先生回忆:

在 `1955 年 1 月日,在老玉纱街道 5 号附 1 号,我与栗子宜练习推手时,我忽然找到一种劲道来,这种劲对子宜的这种身架的情形用之颇有效,特为记录如下: 这种劲在初发时没有一定方向,无一定着意点,若无所为,只是以松松软软的身势向对方缓缓的透去就是,以俟对方来化时,我便顺其化劲的去向随之,在这种随动之中,一定会审出对方之根基重心点来,我便陡然出一个突击之劲向其重点鼓之,其必跌无疑。 按此劲澄甫老师善用,每与人推手打得很脆,当时我还体会不到,现在应当时时记住。

  在杭州民权路大礼堂,我与周声供打手用的反掌打。以右手向其面部虚扬一下,他以右臂往上猛架时,其右胁已露出,我便以右手由上往下一翻,向其右胁间轻脆的一弹,他便两臂抱胸蹲地,说不出话来,以手示意要回宿舍。我扶他起来,送他到宿舍,修养了 7 天,连吃了几剂七厘散而愈。盖因我去之劲虽是不大,但正在他呼吸的时候,于不知不觉之中被弹了一下,打隔了气,并非是打伤他。

 我与刘湘女推手时,用的右腕打,以右手向其胸部一去,她便以右手由上往下向我右手腕往下压力,我便借其压力一松,露出右腕来,便以腕向其胸部一鼓,她便如弹丸而出,碰门倒地。

 我在杭州昆明路国术馆,与杨开如打手,他忽然乱其推手的规则,以双手向我腰部抱来,我当时心中一急,以双手向其胸部用寸劲一按,他便惊然倒地,后脑勺摔在地板上,拍的一声头晕了数分钟,才恢复自然。 我在成都将军街夏宅,与杨绍西打散手之用腿,势如窝里放炮拍的一下,使其不及逃脱。此事张英振在场亲眼看见。

 我在轮船上的房舱中,与吴某某推手之发劲,势如连珠炮响,嘣嘣不已,吴之后背亦撞铁门者再。

 我在成都西马棚街头 12 号之堂屋中,与郑某某推手之挤劲,嘣的一声,将其打在隔板丧事墙上,将板墙打裂宽缝数道。

我在成都天仙桥街永兴弹花厂中,与牟祖绶打散手之踢脚,我右手虚晃其面部,他以右手向上迎架时,其右胁已亮出,我便经其右侧往其右侧往其右后闯两步去,提右脚向其右胁踢去,其劲竟透至其左侧,疼痛不已。

  我在成都西马棚街,打郑某某之小按,稍一松劲,他便墩在床上。 我在成都东胜街张美振先生家,与大力士王应亮动手,我以大腿膝胯部打的截劲,在其将用大别子 ” 上右脚时,我在其将来未到之际,以右腿出截劲向其右腿鼓,王则滚出丈外,出事张美振先生在场亲眼看见。

  我在成都槐树街请客吃饭时,有某某之朋友孟某者,素有通臂之功夫,言谈轻视太极拳,说太极拳没用,要与我较量手法,舞动双拳向我攻来,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陡然进身,分开其两手,便顺势以拳向其胸部点之,但不过意思而已,并未打上,然他因惊叉气,疼痛多日始愈。

  我在成都藩署街文炽昌寓,与牛某推手之化劲。按牛力大势猛,推手向来无对手,素有坦克车之称。在闲谈间,牛忽然用十分猛的力量向我涌来,意图一下子将我推到墙上,以显示推手唯我独尊。但我知他之来力甚虚灵的走脱之化劲,他连来了三四个猛劲,我也连用了几个一化再化的干净利爽,统统给他化掉。他因连扑了好几个空,身体打了一个大转转,站立不稳,背部向着侧面立柜倒去,我怕损坏了人家的家俱,遂速以手将其拉回,然立柜已撞的哗啦一响。后来牛对我说,你近来的这种横劲很好云云。他的意思是,以为他之所以撞侧而后立柜者,是我的横劲好,打着他。这种说法,是对我用的虚灵巧妙的化劲,他还未了解清楚.

  杨澄甫老师过去推手发劲的情形

  杨老师的发劲,打去松沉软弹,有透力,有将人胸部之骨架打垮打塌的可能,透内之力惊心动魄,有令人万分恐慌之感。如这种劲打来,无论对方有多大的力量,也是抵抗不了的。杨老师之拳的奥妙就在此。我当好好的用脑筋想想,否则空有太极拳专家之名也。 回忆杨老师练拳推手的情形:
 1 ,其两臂是如何的松软软的,沉甸甸的,重砣砣的情形。
 2 。其发劲是如何的轻轻的贴着了吃着了我,然后心中一鼓劲,就如拍皮球一样将人打出的。
 3 。其推手是如何的两手轻轻往我身上一放,我便感觉没有一点办法,动也不行,不动也不行,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

  以上这种情形,要时常思悟思悟。 杨老师发劲时,是利用呼吸,然后用神、用意、用气将劲打出去。这种劲去,可使对方如触电样跳出。这种劲打出去,会使人吓一跳,而有惊心动魄之感。杨老师发劲时,其五官面神态是非常的庄严,非常的愤怒,这是怎么一回事?别人为何学不来,其原因何在要想想。这是不是胸中及丹田中尚未找着沉着气意的关系。 杨老师打崔立志之肘下捶,陡然一去,崔则感觉如同要塞子插进胁部去一样。(在北方西京畿道杨老师公馆) 打武汇川之按劲,一抖手,武则疼痛多日始愈(在上海募捐时,与汇川表演)。 打牛镜轩之挤劲,只见其眼神向其一看,右臂好象似未看见动,牛则一屁股墩在桌子底下,不能出来。(在上海杨老师公馆)。 打董英杰之挤劲,只见其身势往下一坐,眼神一看,臂如一抖,董则如断线风筝,一个跟斗翻出丈外倒地。(于民国十七年,南京大戏院为赈灾表演)。 打董英杰之拗步掌,只见其身势一坐,掌指一动,人如触电样崩出(在广东省府大礼堂,报纸登其发劲的情形云:北方太极拳泰斗与道董某表演推手,掌指一动,人如弹丸而出。。。。 ” 。

  民国十四年,在北京行健会,与杨开儒推手之挤动,只见其神经一振,人已隔桌子翻过,观者惊心动魄。 打杨开儒之列劲,只见其神经一动,对方有顷刻之危险(在北京西京畿道街杨老师之公馆)。 打田绍先之挤劲,只见其轻轻两手往田臂上一放,田则动不行,不动也不行,不得已奋力挣扎之,只见杨老师以翻出,嘣的一声,五体朝天的摔在订上。(民国十八年,在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办公室)。 民国十八年,在南京常府街刘公馆,与董英杰推手之挤劲,只见其身势一坐,右臂一鼓一弹,董则如触电样掀出丈外。 民国十八年夏天,暑假期间,在伉州浙江省国术馆院中乘凉时谈棚劲,以右臂往我胃部一挨,我感觉心脏发烧不已。 在浙江打牛镜轩之挤劲,只是两臂一抖,人已掀翻丈外,牛则摇头咋舌道:唉呀!老师的功夫已如此境界了。 杨老师之棚劲,只见其两手往杨开如胸部只一捂,杨就往后收不往脚的退出数步。 杨老师打杨开如之小按,只见其意思一动,杨则跑出丈外,简直未见什么动,这是个什么劲(在杭州开明路杨老师公馆内)。 在南京旅馆内,杨老师打董英杰用的倒撵猴之掌法,松沉一弹,人已弹出丈外。 常见杨老师之棚劲,只见其两掌往我身上略一抖,我便感到内部发烧。 还有好多动作,有神乎其神的味道,不及备述,此不过述其大概而已。

                                            摘自陈龙骧先生<杨式太极拳精论>

Thursday, May 24, 2007

李雅轩太极拳的练法 - 太极拳的练法之太极拳的手型,步法和眼神

关于太极拳对拳掌的手型要求及眼神面部步法情形的要求

(一)握拳:太极拳的握拳是松软的,掌心虚空不可握紧,此谓自然拳,

其意义是为了感觉灵敏,便于变化。

(二)出掌:太极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直,掌意含虚,以有灵机性为宜,其意义是为了便于变动,此谓之自然掌。

(三)肩背胸腹,头顶面部,各处之情形:肩宜塌,脊背拔,胸略含,腹部要自然舒适的放松,头部虚灵上顶,面部肌肉放松,不可有拧眉瞪眼的情形o

(四)舌部:舌宜舒适自然的附于上腭,不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否则不自然,影响身心的舒适,如不舒适口中甜液不生。

(五) 眼的情形:眼的情形是在练习的时候,眼要随着动作的情形而示意,假如动作的开展时,眼神要随着动作而前望示意,假如动作收回时,眼神也要随动作而回顾,但是这不过是稍微有一点的意思而已,不可使神气锋芒外露,因为太极拳是修心养性的功夫,一切的意思要有含藏,又因为太极拳的功夫是浑然一气的,要使神气普照全身,不能专注意那一部分,但也不忽略那一部分,以免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之情形。

有的人说:练太极拳的规矩要 ” 眼观食指虎口圆 ” 云云,但我以为这是练其它拳的一些规则 ,如安在太极拳上是不合宜的,因为眼神要是专看在食指上,对其他部位就难免忽略,那就与太极拳浑然一气的道理不相合了,又如虎口撑开的太圆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劲,用上了劲,就又与太极拳要周身放松的道理不相合了,故我以为以这些规矩安在太极拳上是不相宜的。

(六) 按太极拳来说,它是一种身心兼修的运动,有与其它运动不同之处,它的每动是先由思想为主,由思想命令于腰身,由腰身来牵动四肢,这样整体而动的,没有那一部分单独的自动,它是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全身相配,神气相随,心平气和稳静安舒,心情非常愉快,这种运动不能有专注意身上那一部分的情形,也不可有冒冒失失,楞楞坷坷的动作才为正理。

(七)太极拳步法的情形:假如出右脚时,必先将全身之重量徐徐栘于左脚,然后徐徐提右脚,在提右脚的用劲,是如脚腿在水里泥里抽出来的情形一样,如这样子的将右脚右腿提了起来,而后虚虚落地,慢慢踏实,其落地踏实用劲的情形,是如将脚腿徐徐插在地下去的一样。如这样子的练法日子久了脚步才来的柔弹而稳固有力。身体才能经得起冲撞,不至被人推出或打倒。如想提左脚时的情形就又如提右脚时的情形同。在身势与步法动作的形式上,是要有龙行虎步,身形相配的神气,这就是说身心内外要全部完整,全身力通,气通的道理。否则就不是练太极拳的意思了